皮拉提斯

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

3個方法設定運動強度,新年目標運動減肥不再卡關失敗

 




新的一年到來已經過3週了,還記得跨年的減肥、塑身、增加身體曲線的目標而立下的運動習慣嗎?

很多人的新年新目標之一會想要建立新的運動習慣,但回顧往年,很多運動習慣都到一半就不了了之,為什麼呢?


無法持續的運動習慣,往往是目標錯誤


時間管理大師會說時間分配不足,心理學家會說人都有惰性拖延,正向勵志老師會說因為熱情不夠......但是以物理治療師以及皮拉提斯教練的角度來看,很多時候,是我們挑到不適合自己的運動。

不適合自己的運動,有可能是強度設定錯誤,也有可能是運動太難,也有可能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類型……這些原因加起來,很容易一開始興沖沖的做了幾次,後續越做越沒興趣,就會因為一些瑣碎藉口小事而停滯。

這些原因中,大家最常掉入坑的,就是強度設定錯誤。所以這一篇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設定運動強度。而最常用,同時也最方便的,就是心跳數。


設定運動強度目標,就從心跳數開始


我們都知道,心臟的跳動增加到某個極限後,就會對心臟細胞產生負擔,所以心跳數不會無限制的增加。

而每個人在不同年紀,心臟可以承受的強度也都不一樣,所以有一個公式定義了1分鐘最大心跳數:

220-年齡。

心肺運動強度設定,從最大心跳數出發,有
1.目標心跳數
2.改良式目標心跳,以及
3.較為主觀的自覺用力係數法。

後面會帶大家一起實作這3種方法,找出自己的能力程度,並設定可測量的目標強度。


1.目標心跳數


公式:
最大心跳數*程度百分比

也就是:
(220-年齡)*程度百分比

第一個目標心跳數,算出來的數字就是運動後,預計達到的心跳數。

其中選擇強度百分比的建議是:

剛要建立運動習慣的人:60%~70%
低強度運動,全身流汗,但還可以唱歌;

已經固定運動習慣的人:70%~80%
中強度運動,全身爆汗,講一兩句話就會喘;

體驗挑戰身體極限的人:80%以上
高強度運動,一樣是全身爆汗,但只能講單字,甚至完全不想講話。

這個公式,可以這麼應用:

例如說,我今年30歲,上班族,想要建立運動習慣,達到低強度運動的程度就好,那麼我挑選的運動,做完後心跳達到:

(220-30)*60%~70%
=114~133下心跳數

就達到我要的運動強度了。

如果我持之以恆運動一段時間,覺得低強度太輕鬆,想要提高到中強度運動的話,那麼:

(220-30)*70%~80%
=133~152下心跳數

就是我的目標運動強度。

這時有一個問題,如果情緒比較焦慮,個性容易緊張,或是太久沒有運動,平常休息的心跳數,就已經非常的高,日常活動下,心跳數就有可能比低強度運動的心跳數還要高,這樣該怎麼辦呢?


2.改良式目標心跳


進入數學公式之前,先請大家用手摸自己的左胸口,算算看1分鐘內,自己的心跳跳了幾下。

一般來說,60-100都是可以接受的數值。但太習慣靜態活動,或是容易緊張的人,心跳數通常會逼近100下。

用剛剛的公式,很容易就達到目標心跳數,但實際上運動強度是遠遠不夠的。

例如說,30歲的我,平常心跳90下,我想要輕鬆低運動強度,用目標心跳數的公式計算,會得到:

(220-30)*0.6=114下

目標心跳比休息心跳才多24下,這樣是沒有運動效果的。
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才有了改良式目標心跳數,公式是這樣:

休息心跳數+(最大心跳數-休息心跳數)*強度百分比

一樣用30歲的我,平常心跳90下,我想要輕鬆低運動強度,用改良的公式計算,運動後的目標心跳是:

90+(220-30-90)*0.6
=150下

比原先的114下,更有運動效果呢!

跟目標心跳數不同在於,先把最大心跳數跟目前心跳數的差距算出來。

這心跳差距,可以想像成是自己的原本能力進步空間。

但我們不可能一次補足進步空間,所以會挑選進步空間的6成、7成或是8成,來設定想要增加的強度(心跳數)。

再以原本休息心跳的基礎上,加上我們想要進步的幅度,成為運動後的目標心跳數。


3.自覺用力係數法


最後一個自覺用力係數法,是以自己的感受為主,從0分到10分,去主觀的指出活動強度,以及自己的呼吸狀況。

一般剛開始建立運動習慣為目標的話,會建議從強度4開始入手,而每個分數的狀況如下:

0:靜態活動

1:非常輕微的強度,正常呼吸

2:輕微強度,有注意到呼吸

3:中等強度,有意識的深呼吸

4:有點強,呼吸開始喘

5:強,呼吸喘到不能完整對話

6:強,呼吸會喘會不舒服

7:非常強,刻意的大口吸氣大口呼氣

8:非常強,刻意的喘氣,無法說話

9:超級強,喘到想吐

10:最大強度,想死

這個方法非常主觀,就算是同一時間同一場合做一樣的運動,在不同的人體驗,也會有不一樣的分數。

但這個分數的好處在於,不單單從心跳數去判斷強度,還包含了運動過程中,流汗狀況、肌肉疲勞程度、呼吸喘氣程度......去整體判斷這項運動對於自己的費力程度。


列出運動強度目標,給自己明確進步方向


上面3種設定運動強度的方法,可以使用自覺用力係數法,評估這項運動對於自己合不合適;而改良式目標心跳數,用來客觀設定與追蹤自己進步狀況。用這些數值,可以輕鬆地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,一步步地執行年初的減肥與塑身目標。
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