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

運動一動就痛,該好好休息放鬆?還是要繼續運動?





皮拉提斯運動除了用來訓練肌力體能、雕塑身形線條以外,也可以是一項痠痛復健運動。

我有些學生因為痠痛困擾來上皮拉提斯課程,卻有一個矛盾的煩惱:
肩頸只要休息不去活動,就不會有痠痛麻的感覺。可是只要一開始活動,不管是生活的舉手,工作上的打字,甚至是運動的撐推拉,就會開始不舒服,一直到活動結束才會舒緩下來。

這樣子的情況讓學生很困惑,究竟要持續休息不去刺激,還是要一直去活動,讓身體適應呢?


疼痛是身體的意見表達


痠麻痛其實是身體反應出來的訊號,翻成中文就是:「這個地方,做這個活動會不舒服,先停止!」而這個訊號反應出來,不代表身體有立即的危險。

根據部位(頭、胸、四肢)、形式(刺痛、鈍痛、痠麻、拉痛)、強度(劇烈、平緩)、次數......都會影響到後續該做什麼處理。

疼痛的細節區分是醫療人員的學理知識,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,最直覺的分類,就是判斷痠麻痛是急性,還是慢性。


急性症狀,又急又強


像是腳踝扭傷、腳趾踢到桌腳瘀青,都算是生活中常見的急性狀況。症狀會有明顯的針刺、電擊、撕裂的感覺,強度非常強烈,強到會讓你毫無心理預期的被嚇到。而急性的疼痛,如果沒有即時的處理,痛感會越來越強烈,或是持續很久不會消退,

急性的痠麻痛出現時,身體會啟動自身的消炎反應,讓大量的血液灌流到受傷部位。大量的液體累積在局部組織,產生發紅、腫脹的情況。腫脹的部位壓迫到周邊神經,就會產生的痠麻痛的不舒服感覺。


急性處理,保護休息


這時候要做的,就是讓身體好好休息,保護好受傷部位。所以會用貼紮、彈性繃帶的工具,纏繞在受傷部位做固定,避免產生過度活動,產生第二次傷害。同時可以做一些引流的按摩或運動,疏通堆積在局部的液體,消除腫脹,減輕對於軟組織的壓力,讓痠麻痛的感覺稍微緩解下來。

假如這時候過度活動,又一次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,等於在一個淹水還未消退的地區,又來一陣暴雨。過多的血液灌流在受傷地方,只會讓發炎腫脹更加嚴重。增加受傷部位的負擔,相對的,痠麻痛感覺也就更加明顯。


慢性狀況,沾黏結痂


另一種情況是慢性的痠麻痛,平常不去活動都沒事,但是只要動作角度一大,要出力拿重物,或是重複多次的動作,就會開始產生。

這是因為受傷組織經過修復以後,會產生沾黏或是疤痕組織。沾黏顧名思義,大家都知道會妨礙動作的表現。疤痕組織可以想像傷口結痂,組織紋路不如正常組織整齊緻密,所以在活動跟力量上,沒有過多的延展性與爆發力。

因此當我們要做出大角度、用力的活動時,沾黏跟疤痕組織限制了動作的表現。雖然讓曾經受傷的部位,不會有過大的動作,但也對鄰近部位產生相對應的代償。長久下來就會產生姿勢有歪斜,動作不順,導致其他部位承受過度壓力而受傷。

急性期有明確的消炎、消腫、休息、保護的處理方式,那遇到慢性期的沾黏跟疤痕組織,造成活動產生的酸麻痛,究竟要繼續活動它嗎?還是休息不活動呢?


徒手治療破壞沾黏跟疤痕組織,運動訓練重新建立身體與動作的連結。


沾黏部位跟疤痕組織會讓動作受到限制,產生代償動作。但既然休息時沒有症狀,表示在時間的累積下,已經呈現平衡的狀態。當我們要打破這個平衡時,就是要破壞沾黏跟疤痕組織,並且訓練肌力跟動作協調性,重新建立新的穩定平衡。

物理治療上有2個方式:徒手治療破壞沾黏跟疤痕組織,以及運動訓練重新建立身體與動作的連結。

徒手治療,物理治療師會檢測靜態姿勢和動態動作表現,找出身體哪個部位產生沾黏或是疤痕組織,造成活動時產生疼痛。接著治療師用特殊的手法,像是關節鬆動術,神經伸展,深層按摩,來去除或是鬆開這些沾黏、疤痕組織。

鬆開這些僵直緊繃的部位,降低痠麻痛的感覺,這時候,就有可以活動的餘裕空間,來做軟組織的伸展,以及肌力訓練。

當身體在引導下,伸展緊繃的軟組織,活動到比之前更多的角度;訓練肌肉的力氣,負擔起之前做不起來的重量阻力。身體會產生新的連結: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到這麼好的程度的!而且不會讓我那麼不舒服。

當動作表現越好,或是痠麻痛的感覺越少,身體越有自信去重複做新學會的動作。整體動作協調越順暢,周遭肌肉也有力氣,來穩定活動的關節,對抗阻力控制動作。直到身體漸漸熟悉新的動作,就會取代掉原本的代償模式,同時痠麻痛的問題也就解決了。

所以,對於慢性的痠麻痛,是需要不斷「有意識」的去活動跟訓練。用可以穩定活動的平衡,取代掉僵直繃緊的平衡狀態。


不是越痛越有效


不過從這個想法延伸,會產生一個很容易以訛傳訛的說法:「既然緊繃則痛,所以按摩運動越痛越好,代表效果更加明顯。」所以不管是去復健科熱敷電療牽引,還是去SPA會館按摩,還是自己在家拉筋伸展,都會要求強度越強越好,最好強到結束後還有感覺存在,代表才有解開的效果。

這個想法其實不對,而且很容易受傷!

如果還記得,痠麻痛是身體反應出來的訊號:「這個地方,做這個活動會不舒服,先停止不要動了!」讓我們下意識的不要再去活動更多。同時受傷部位也會產生更繃緊僵直的狀態,減少活動性,連帶讓周圍組織沒有太多的拉伸餘裕。

這個時候,如果只是用蠻力把緊繃的位置強行解開,身體會感覺到有受傷危險,就會開始變得更加緊繃僵直,然後我們用更多蠻力去拉扯,身體就越僵硬。這樣負向循環下去,就像是用蠻力去拉扯打結的耳機線,越拉,耳機線的結越緊打不開,更用力拉,耳機線直接斷掉。

同樣的,越是一直用蠻力去施壓,肌肉關節越僵直緊繃,來抵抗外來的壓力,維持穩固;再不然就是肌肉關節承受不住外來壓力,肌肉直接撕裂,或是關節脫位造成更大的受傷。不論是哪一種結果,都跟我們想要健康活動的目的相反。


蠶食鯨吞,慢慢來比較快  


所以遇到慢性痠麻痛的運動,都必須在沒有強烈不舒服感,身體緊繃5成左右的程度,避免身體過度反應的條件下,才能避免不正確的代償反應,干擾真正要訓練的部位,身體也才會真的建立新的動作連結。

假如你要做身體前彎的伸展,活動到出現緊繃感的位置時,先回去一點,不要讓身體繃那麼緊。再來做一些身體旋轉、膝蓋的彎伸、踮腳跟踩地,間接產生活動空間,鬆動緊繃的後背、腿後肌群。接著才前彎更多。直到新的緊繃感覺出現,再重複以上的步驟。

到這個階段,就會需要足夠敏銳的身體感覺,來察覺自己,是否又把自己身體繃得太緊在做運動。Fanson皮拉提運動課程中,會用常見的軟球、瑜珈磚、滾筒,這些簡單的小道具,讓你直接從不同的感覺,體驗到抽象的深層核心肌肉「用力」的感覺。

並且把你體驗到的感覺,連結到脊椎、手腳,在你可以感知到的穩定下,從簡單到複雜,做出流暢的皮拉提斯動作。當你上完一段時間的皮拉提斯課程後,再去練重訓、瑜珈,或是其他專項運動,不一定會迅速上手,但你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,避免嚴重的運動傷害。

對於Fanson皮拉提斯課程有興趣,可以參考下面的課程商品,有課前諮詢、個人課、團體課、到府課。如果你不確定你適合哪一種,可以先選擇私訊做課前諮詢唷!


Fanson皮拉提斯課程商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