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皮拉提斯運動訓練長輩意願不高? 從長輩視角出發,用3個方法提高動機!





皮拉提斯運動訓練體能,避免傷病老化後失能的文章提到,年輕人、中壯年,以及銀髮長輩做的運動訓練,其中一項重要的目標都是提升體能,創造出傷病後體能大量流失的緩衝餘裕。

後來有粉絲跟我說,他其實也很擔心傷病後體能流失,導致失能的狀況,一直勸他家的長輩就要多做運動訓練。但當他跟長輩提到運動訓練的事情,長輩覺得小酸小痛忍一下就過去了,要運動去公園操場就可以了。更何況現在能走能動,年紀到了會喘會累是正常的,幹嘛還要特別去運動訓練?

他就很困擾,長輩的運動訓練意願不高,有沒有什麼方法呢?

內在動機是行動的前提


以我之前當物理治療師,待過兒童早療以及老人復健的經驗來說,長輩其實就是成人版的小朋友。只是小朋友的是還沒有經歷過社會化,所以想法跟做法是來自於內心的慾望衝動。而長輩則是歷經社會化太久,在我們眼中的「固執」,其實是長年的經驗與見識累積的表現。

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,如果想要他們按照你的方法行動的話,最根本的方式,就是讓他們自己有動機,打從內心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,願意行動。

那麼,要怎麼從沒有動機,轉變成有動機呢?我的方法會有2個:目標綑綁,蠶食鯨吞


1. 目標綑綁


目標綑綁,顧名思義就是我們把「運動訓練」跟「長輩的」健康生活目標綑綁在一起。你會說:「欸!那不就繞回到原點了嗎?長輩就是覺得自己很壯,很健康所以不去訓練呀!」

不,不一樣,你會發現,我把引號放在「長輩的」這三個字,意味著你要從長輩的角度去思考什麼是健康生活,而不是你自己所設想的健康生活。

這個是很多人的盲點,也是好心做錯事的起點,後面會講到。


晚輩想到的,不一定是長輩想要的


當我以前還是剛進復健科的菜鳥治療師,常常預設長輩的健康生活就是很多輔具提升安全,不要跌倒,不要認知功能退化,不要重大傷病......諸如此類的想像。

但後來我自己跟來復健的長輩聊過,甚至後來在皮拉提斯課堂跟長輩互動過,其實長輩自己的健康生活想像,會是自己經濟尚有餘裕,可以獨立完成日常活動,跟同儕、晚輩有更多的生活互動。

當晚輩從「安全」的角度出發,要給長輩安排訓練,隨身攜帶拐杖,老家改造成無障礙空間,想要「照顧」長輩。如果長輩的自尊心很高,面對這種把他自己當成老弱族群在看待的行為,為了展示自己還很健壯,自然就會排斥抗拒你的建議跟安排。


目標綑綁,從「長輩的」目標去綑綁


但如果你換一個方式表達,比如說你展示朋友一家三代出遊的照片,並且表示這個地方風景很漂亮,想帶長輩到這裡走走,但因為風景區階梯很多又很陡,想要讓長輩在家附近先試試看一些體能訓練。

這樣的說法,讓長輩感受到家人想和他一起活動,也覺得如果出遊受傷就掃興,那麼對於你安排的運動訓練,接受度就會提高。

所以目標綑綁,就是要把「長輩的」目標跟運動訓練做結合,而長輩的目標通常也就是衣食豐足,行動自如,心靈幸福這三大項。找出長輩最關心的點,連結到你想要長輩執行的運動訓練,通常長輩訓練的動機就會大幅提高。


2. 蠶食鯨吞


之前我有接居家運動訓練,對象是剛手術後的阿北,家人希望可以讓阿北盡快自己獨立活動。

但是阿北術後體力下滑,加上臥床有家人照顧也蠻輕鬆。甚至還對我說,不用那麼辛苦啦,以後最好的情況就是坐輪椅被推出門吧!

所以第一周,評估完阿北狀況,完成一些簡單的活動後,我給家人的任務是,讓阿北可以在床上任意的翻身。接著下周我練習阿北手臂的力氣,讓阿北可以從躺床,用手撐起來,坐在床邊。

接著家人發現,阿北似乎有想要嘗試站起來的感覺了,於是我接下來的任務,開始練習阿北坐下跟站立的姿勢轉換。藉由動作的拆解跟練習,阿北開始掌握到站起身的技巧。

隨著狀況越來越好,我開始挑戰阿北更困難的活動:從需要輔具幫忙平衡,到獨立走路;從家裡走路到公寓樓梯間上下樓梯;從移動一層樓休息,到不休息完成一到五樓的爬樓梯。

後來阿北可以跟家人一起離開家裡,搭公車到醫院回診拿藥。家人覺得從臥床照顧,變成在旁邊注意阿北安全,整個負擔減輕很多。後來因為疫情的爆發,才結束居家運動訓練。


目標切成小任務,一步一步來


蠶食鯨吞的意思是,當長輩的運動意願不高,不要一開始就給最完整的運動訓練。甚至連功能性很強的訓練也不要一開始就執行。進展過大的目標會直接讓長輩覺得遙不可及,挫折感太大而心生牴觸,直接從一開始就封殺或是不合作運動。

除了疼痛,人是一個很容易習慣的動物。一開始看不順眼的東西,時間久了,也會視若無睹。一個動作不習慣,做久了,會變成像反射的動作反應。

面對很高尚遠大的理想目標,先切成可以簡單完成的小任務。每個小任務的難度都比現在的能力,多出一兩個步驟而已。慢慢累積到完成幾個小任務後,對照一開始,什麼都不會,什麼都排斥的狀態,會發現已經進步成長到新的階段。

當長輩發現自己有明顯的進步,對於身體控制的自信心,以及想要再挑戰完成更難任務的企圖心,就會產生動機,蓋過一開始的牴觸抗拒的心態。

當長輩開始有動機,願意接受運動訓練,並且在運動訓練中或的成就感,就會想要更多的訓練挑戰,提升自己的能力,並且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快樂,開始產生正向循環,運動訓練也才能繼續。

到這邊,我很常使用目標綑綁,以及蠶食鯨吞的方式,來誘發長輩進行運動訓練的動機,提升持續參與的意願,但是有沒有對這2種方法無效的長輩呢?


排斥反應,先讓子彈飛,不要強逼硬來


確實有!而且我也坦白說,遇到這種情況,通常是當事人「非常排斥」的狀態。因為非常排斥,任何上面講到的目標綑綁、蠶食鯨吞的說法,都可以被無視,直接拒絕,甚至不合作運動跟你對抗。

我得說,雖然我是靠教人家運動賺錢,可是如果對方長輩非常排斥,純粹是因為親朋好友的請託而來,通常我也會建議先暫緩,讓子彈飛,等到長輩不會排斥,甚至有意願時,再來運動訓練。

為什麼?明明動作已經開始退化,身體也開始痠痛,不強迫運動做訓練,這樣不是會提高長輩受傷的風險嗎?

首先,假如長輩的排斥,來自於已經被診斷的認知退化狀況,那麼我會建議到醫療院所,尋求醫療端的資源幫助,讓醫師,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臨床心理師的專業,來協助做認知功能與活動能力的復健訓練。


站在對方的角度,尊重選擇


排除掉認知退化的情形,「長輩的排斥」我會看做是長輩自己理性思考後的選擇。長輩確實有痠痛問題在抱怨,但就只想要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,接受推拿或按摩來放鬆;又像是長輩動作不平穩,但只想要有個外傭攙扶,或是在旁邊幫忙推輪椅,讓他可以坐著出門去公園走走。

總而言之,就是討厭自己動。結果今天晚輩說:不行,因為要健康,所以要認真運動。

強迫不要依賴按摩推拿,要求不要偷懶坐輪椅活動。晚輩還帶到皮拉提斯訓練教室,長輩看著很像刑具的器械,不知道等等要幹嘛,長輩情緒一定會非常不爽。

就像是,晚輩逢年過節回家,長輩在碎念:長這麼大了怎麼沒帶對象回家?難道不想結婚?不結婚怎麼傳宗接代?不結婚老了以後誰照顧你?

長輩碎念就算了,還直接幫忙安排相親。相親對象也一直說著結婚很好,命中注定是他喜歡的類型,可以先交往看看,再討論要不要結婚……

遇到這樣,晚輩是不是白眼翻到後腦勺?是不是對長輩、相親對象很不爽?是不是想要破口大罵?


解開「我是為你好」的世代枷鎖


到這邊你會發現,不論是目標綑綁、蠶食鯨吞這些比較積極行動的作法,或是讓子彈飛消極等待的方式,出發點都是從使用者,也就是長輩的角度出發去著想。

身為晚輩的我們,如果一直用「我是為你好」的方式,覺得現在我懂比較多,我的想法比較進步,強加自己的觀點跟喜好到長輩身上。那麼,跟我們小時候,長輩同樣用「我是為你好」的大絕招,逼迫我們就範,有什麼兩樣呢?

小時候的我們被逼急了,會哭鬧生氣不配合,長輩被強迫到一個程度,同樣會發怒不爽。而且如果人情世故很圓滑的長輩,表面上配合,暗地裡不合作運動。不論是哪一種結果,都沒有達到晚輩想讓長輩健康的初衷。

當我們把「我覺得應該怎樣怎樣」套在別人身上,變成「你也應該怎樣怎樣」,常常是爭吵的開始。這也是文章一開始,我說到這是好心做壞事的起點。  

長輩對於運動不反對,不排斥,只是不知道運動訓練的好處,我們用一些長輩對於未來美好的想像,加強運動訓練的意願,引導長輩行動;如果長輩堅決反對,我們視為長輩理性選擇後的結論,不強逼硬來,不追求成效。等到長輩不那麼排斥,甚至有意願的時候,再來介入幫忙。


未雨綢繆,讓長輩對「運動訓練」留下好印象


甚至我會建議,在更早的時間點,長輩身體健康,活動沒有問題的時候,灌輸長輩運動儲存骨本,賺取肌力的重要性。在這個時間點,長輩沒有訓練的迫切性,就算長輩沒有意願訓練,你也不會著急,也不會想著要強迫長輩運動。

你有時間,可以長期跟長輩用平等的態度交流想法,長輩對運動訓練有個「感覺不糟糕」的印象。等到某個契機出現,你再順手推舟,強調運動訓練的好處,連結到長輩的想像。這時長輩對運動訓練沒有不好的印象,進而願意嘗試,並且獲得成就感後,很大機率就會有了訓練的動機。

如果長輩不排斥運動,你也想要提早讓長輩接觸運動訓練,Fanson皮拉提斯會是一項溫和、好上手的運動選項。

在一對一課程訓練前,我會先做評估與諮詢,確定長輩的運動目標,規劃每一階段的訓練重點,從躺姿、坐姿、站姿,循序漸進練習脊椎活動,提升核心肌群穩定,以及手腳肌力的訓練。

歡迎點擊下方的課程內容,或是私訊詢問!


Fanson Pil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