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墊上?Reformer?Chair? 新手選擇哪一種皮拉提斯? 5大皮拉提斯器械帶你看!(下)





初學者進到皮拉提斯教室時,會遇到墊上以及各種器械皮拉提斯課程。面對這麼多很像刑具的器材,櫃台人員又很熱心地介紹所有的課程,新手該如何選擇呢?

上一篇介紹了墊上(Mat)以及器械床(Reformer),這一篇文章要來介紹其餘的器械椅(Chair)、脊椎弧形器(Barrel),以及凱迪拉克床(Cadillac)。

 不論是墊上還是器械,雖然也有不少的坐姿與站姿的動作練習,但大多數的動作都是在躺、趴、四足跪的姿勢下,來訓練肌力跟穩定控制。但人畢竟是直立動物,生活中最常保持的姿勢都是在坐著、站著的姿勢上,那有沒有比較針對直立的姿勢做訓練的皮拉提斯器械呢?

有的,我個人認為器械椅,大多就是用在直立姿勢下的訓練器械。


器械椅Chair-從躺著變成坐起來






器械椅顧名思義,可以想像就是用坐姿來啟動核心肌群,保持脊椎穩定,並且活動手腳的工具。

從構造上來看,椅子下方有腳踏板,腳踏板有彈簧連結,彈簧扣到後面的鉤子上。而高低不同的鉤子,則是讓同一條彈簧產生不同強的彈力。最低的鉤子產生的彈力最小,越高鉤子彈力越強。

像是器械床一樣,不同的姿勢跟動作,踏板可以變成阻力或是助力。

例如說,人可以坐在椅子上,腳底足弓頂著踏板往下踩。這時候彈簧重量就是阻力,除了直接鍛練下肢肌力以外,保持上半身直立,不要讓身體隨著雙腳的用力而亂動,也考驗著核心肌群的穩定性。

這樣的練習,對於許多辦公室的上班族來說,比起躺在器械床上,或是墊上的動作,器械椅的動作練習,更能直接對應到他們的工作日常。

每天都要坐在辦公椅上,從坐姿當中,有技巧的啟動核心肌群,調整骨盆腰椎的位置;利用雙腳的發力,讓力量從足底串連到上半身,保持脊椎的挺直,以及肩胛的穩定。改善駝背體態,也緩解腰酸背痛、肩頸僵硬的情況。


器械椅除了坐姿,也可以運動風


相對比較喜歡運動的學生,器械椅也能提供核心肌群與手腳肌肉群,在站立的姿勢下做動態訓練。

例如踩踏蹬階的訓練,學生也可以左腳站在踏板,右腳踩在椅子。右腳臀腿肌肉群的爆發力往下蹬,踩椅子,像是走樓梯一樣,讓身體往上升起。

這時左腳踩的踏板反過來變成助力,身體的核心肌群要穩定的承接踏板上抬的力量,來保持身體的平衡。

這項挑戰,對於喜愛登山,或是需要上下樓梯的族群來說,就會比器械床跟墊上皮拉提斯,更直接挑戰下肢肌力以及核心肌群的控制。而且器械椅旁邊還有把手可以輔助,成為很方便的難度調整工具。


脊椎弧形器(Barrel) -圓弧曲線增加脊椎活動


脊椎弧形器是設計出和脊椎弧度貼合的器械,用來伸展脊椎,減輕關節壓力,以及訓練腰腹臀背的肌肉群。脊椎弧形器有3個型態,分別是弧形板(Arc Barrel),脊椎調整器(Spine Corrector),以及梯桶(Ladder Barrel)。


弧形板(Arc Barrel)





弧形板通常用在墊上皮拉提斯,作為脊椎支撐的輔助器材,讓身體服貼躺在弧形板上。一來可以讓脊椎的分節動作更加明顯,二來改變身體的位置,更有效率的啟動核心肌群。

例如說生活離不開電腦手機,常常造成腰酸背痛,肩頸僵硬。如果躺著休息時,讓脊椎服貼弧形板,就可以伸展緊繃的脊椎。行有餘力,還可以加入脊椎、手腳的動作,鍛鍊頭頸、肩背、肚子的核心肌群。

如果想要更加挑戰,這時候,用到脊椎調整器,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
脊椎調整器(Spine Corrector)


脊椎調整器是加高的弧形板,加上台階的組合。以手機來比喻,弧形板是iphone14,那麼脊椎調整器,就算是iphone14 pro。

脊椎調整器除了有弧形板的脊椎伸展功能,台階的組合可以調整屁股坐下的位置,雙腳踩踏的高度不同。藉由擺位,更輕鬆誘發核心肌群外,還可以進階的來訓練手腳肢體的肌力。

例如說想要串聯手臂、肚子、雙腳的協調,就可以坐在台階上。後腰服貼弧形板,提醒肚子要用力;雙腳抬高離地,訓練大腿肌肉力氣;最後保持上半身挺直,擺動手臂。

弧形板跟脊椎調整器大部分使用在躺姿跟趴姿,如果要在直立姿勢下伸展脊椎,或是脊椎的活動幅度要更大、更靈活,那就會用到梯桶這個工具。


梯桶(Ladder Barrel)






梯桶顧名思義,有階梯的弧形桶,從躺著變成站姿。以我自己使用,以及教學生的經驗來說,用梯桶做動作,比起用弧形板跟脊椎調整器做動作,不論是伸展,或是肌力訓練,都更挑戰核心肌群穩定能力,以及手腳控制能力。

例如說側躺下,把身體側面彎曲挺起來,梯桶跟弧形板跟脊椎調整器比起來,脊椎服貼側彎的角度變更大,導致側腹的穩定跟啟動的力量更多;腳踩在階梯上面,跟骨盆成為下半身唯二支撐點,臀部肌肉的穩定力量需要更多。


凱迪拉克床-高貴與優雅的皮拉提斯





凱迪拉克床聽起來就是一輛豪華名車的名字。沒錯!最後一個皮拉提斯器械,配件道具最多,凱迪拉克床內建有鞦韆床、單槓、吊環,各種重量的彈簧......等等道具。動作的強度難度也是跨越最大,集合了高貴與優雅於一身的派頭。

上面講的凱迪拉克床配件道具,在認證課程中都有專屬於自己的訓練動作,從躺姿、坐姿、趴姿、站姿都有。對於不習慣器械床會滑來滑去的學生來說,凱迪拉克床可以當作靜態的器械床來做使用。利用凱迪拉克床的彈簧、吊環、單槓來做更多器械床的替代動作。

其中我個人覺得最厲害的是,單槓的存在。

從墊上、器械床,以及其他的器械皮拉提斯,幾乎都是用身體或是雙腳來撐住我們體重,讓我們手臂可以自由活動,這很符合我們的人體工學。

而凱迪拉克床的單槓,提供了用手臂支撐體重的動作姿勢。原本用來支撐身體的雙腳換成雙手,而雙腳獲得了自由,可以做大角度的活動。這個把原本的人體工學設計顛倒過來,對於動作的挑戰會大幅提升。

因為當手臂可以完全承受住身體重量時,意味著雙腳就可以懸空。藉由對抗地心引力的作用,核心肌群與手腳肌肉群的肌力要更有力量,才能抗重力的環境下,挑戰動作難度。換句話說,可以做出讓旁人非常驚豔的酷炫華麗動作。


韓星孫藝珍的皮拉提斯秀






例如之前韓國明星孫藝珍的皮拉提斯演示,凱迪拉克床的單槓動作,成了許多人對於皮拉提斯的經典印象。很多學生來上課就指名要學會這個動作,跟孫藝珍看齊。 

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不複雜,但拆解下來是需要時間累積的:
-雙手臂要有力氣可以握住單槓,同時肩胛穩定,讓肩膀有活動空間來做繞圈;
-肚子核心肌群要用力,抵抗重力,穩定腰椎骨盆,同時跟雙腳動作協調;
-雙腿力量連結,抬起腳的重量,做出空中踩樓梯,到達凱迪拉克床最高點;
-雙腿肌力還要留有餘裕,保持大腿肌肉的延展性,做出劈腿的動作;
-最後落下到床面踩穩,跟地心引力做對抗,保持腳落下的速度,避免自由落體摔下來。

整個動作過程,全身都在出力,但這種出力模式是全身協調,穩定流暢,不是依賴瞬間爆發力硬撐上去,才能給人一種優雅從容的美感。而這樣的練習,孫藝珍說她花了10年!

對我來說,凱迪拉克床在所有器械當中,最需要有肌力跟核心肌群控制的基礎。搭配上各種輔助道具,在動作練習上,才能產生彈簧阻力、速度變化,做出很華麗酷炫的漂亮動作,散發出如明星般的高貴與優雅。


初學者的皮拉提斯選擇路徑


以上就是所有皮拉提斯的種類簡介,如果簡單總結,你是第一次接觸皮拉提斯,依照你的目標選擇,可以這樣選:

1. 嘗試新的運動型態;因受傷疼痛要訓練核心肌群 >器械床(Reformer)
2. 長時間坐式生活,想要坐著也能運動 >器械椅(Chair)
3. 器材最方便,在家也可以做 >墊上(Mat)
4. 解開全身關節僵硬,肌肉緊繃狀態 >脊椎弧形器系列(Barrel)
5. 有運動底子,想模仿明星,挑戰更高難度動作 >凱迪拉克床(Cadillac)

如果你有其他目標,或是想要達成多種需求,可以先從動作評估開始。

我的皮拉提斯私教課當中,我會從體態評估以及一些動作模式,來了解你身體狀況,並且詢問你想要達到的期望。就像Google map規劃路線一樣,從起點到終點,幫你搭配出適合你的皮拉提斯運動計畫。

我的教課地點,以及團課詳細的內容在底下連結:


Fanson皮拉提斯的課程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