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

鼻吸鼻吐,鼻吸嘴吐,2種呼吸法有什麼不同?





有學生問我說,他有練瑜珈跟游泳的習慣。瑜珈老師的呼吸法是鼻吸鼻吐,游泳則是嘴吸鼻吐,但我的皮拉提斯課都是鼻吸嘴吐。在做動作上,她常常會搞混,究竟這個動作吸氣是要用鼻子還是嘴巴?還是說吐氣才要用嘴巴?還是都用鼻子就好了。

於是他疑惑,瑜珈的鼻吸鼻吐,跟皮拉提斯的鼻吸嘴吐,兩種不同的呼吸法有什麼差別?運動時會對身體有影響嗎?


什麼是鼻吸嘴吐?


如果你想到的是像跑完百米衝刺,嘴巴當鼻子使用,上氣不接下氣的喘,當成是嘴巴吐氣,那就不一樣了。

鼻吸嘴吐是在吐氣時,嘴巴噘起來,像要吹蠟燭一樣,讓氣流從雙唇噘起的小洞,平緩的吹出。這樣的吐氣法也有另一個名稱,叫做圓唇吐氣法。

圓唇吐氣法在心肺物理治療領域是常見的呼吸方式,用來維持呼吸道的壓力,避免肺泡、氣管塌陷。讓肺部存留的空氣可以更完全的排出,增加肺部氣體交換的效率。


為什麼要鼻吸嘴吐(圓唇吐氣)


可以做個體驗,當你用鼻吸鼻吐的時候,你會覺得氣很快就會吐乾,要接著吸下一口氣;可是當你用鼻吸嘴吐的呼吸,圓唇吐氣的時間會明顯變長,比用鼻子吐氣還要再多出1倍的時間。

你會發現,這樣的吐氣法,可以讓氣管維持擴張的狀態。當我們都是吸差不多的空氣量,圓唇吐氣就能夠讓肺部的空氣吐得更加乾淨,氧氣交換的效率也會提高。


圓唇吐氣比較容易啟動腹式呼吸


我在皮拉提斯的課堂用呼吸當作暖身的一部分,讓學生用橫膈膜的力氣,更加打開肺部的擴張,吸進更多氧氣進來肺臟,做氣體交換。

一開始腹式呼吸,吸氣吸很飽,感覺肺部整個打開來。但如果吐氣沒有吐完,留在肺裡面的氣體太多,下一波要進來的新鮮空氣就會變少,氣體交換的效率也會變差。

也因為肺部氣體多,氣壓大,導致吸氣量變少。為了作完整的腹式呼吸,除了橫膈膜用力外,同時脖子、胸口的肌肉也會出來幫忙做代償,充當吸氣的肌肉。呼吸模式從腹式呼吸變成腹式+胸式呼吸。

再加上腹式呼吸其實很耗能量,所以胸式呼吸會慢慢取代腹式呼吸。造成吸氣量變淺,但吸氣次數變多,長久下來,頭胸的肌肉變得更加緊繃。


吸氣深,吐氣久,身體越放鬆


反過來說,如果可以把肺部裡的氣體吐得更乾淨,下一次的吸氣量就會更多,讓肺部的擴張更完全。肺部擴張更完全,身體獲得更充足的氧氣量,自律神經可以降低身體的警醒狀態,放鬆心情,減少肌肉緊繃狀態。

一開始的暖身,放鬆心情跟減少肌肉緊繃狀態,對於皮拉提斯課程接下來的訓練,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


鼻吸鼻吐不好嗎?


看到這邊會發現,看起來鼻吸嘴吐的好處很多呀,那為什麼很少人用鼻吸嘴吐呢?

首先,鼻吸鼻吐是正常的呼吸法,畢竟人體的構造就是要用鼻子作為呼吸的器官。平時生活大家也都是用鼻吸鼻吐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。

而鼻吸嘴吐需要改變,刻意的噘嘴吐氣。而要刻意為之的活動,身體只能維持前面幾分鐘的時間。時間更久之後,身體會回到最熟悉、自動導航的模式,注意力跟能量都會被挪用到其他的地方。

而瑜珈的呼吸方式是用鼻吸鼻吐。甚至據我所知,有些瑜珈鼻吸鼻吐的呼吸練習,在特殊體位法當中,可以連結到脈輪,牽涉到能量轉換、神經交替的作用。

那麼,把瑜珈的鼻吸鼻吐,用在皮拉提斯上,對於皮拉提斯活動有差嗎?


鼻吸鼻吐vs鼻吸嘴吐,取決於想達成什麼目的


平常人在健身房的重量訓練,或是心肺病人的心肺復健。這種需要耗費大量體力,並且取得大量充氧血流的的活動,就會刻意吸飽一口氣後,圓唇吐氣,達到最完整的氣體交換,穩定心血管壓力。

而一般人的鼻吸鼻吐,則是自然活動下的耗能狀態,不用大量的新鮮血氧灌流。所以吸氣量較淺,呼吸頻率大約每分鐘12~18下。

在我的皮拉提斯課程上,會強調鼻吸嘴吐有3個目的:

1.維持氣道的壓力,讓氣體血氧交換更加徹底。

2.改變呼吸法,學習新的動作模式

3.面對有點吃力高強度活動(10分自覺用力程度達到6分以上),鼻吸嘴吐增加血氧量,減少心血管的壓力

所以在我的皮拉提斯課堂中,除了一開始的鼻吸嘴吐的呼吸運動,讓學員體驗不同的呼吸覺察。

如果學生的運動習慣,已經熟練鼻吸鼻吐,加上皮拉提斯做起來也不會很吃力,可以保持呼吸不憋氣,那麼我不會硬性要求,每個動作都一定要鼻吸嘴吐。

所以你可以觀察看看,自己鼻吸鼻吐、鼻吸嘴吐的過程中,在吸氣深度、吐氣的長度、身體用力的狀態,有沒有不一樣的身體感覺呢?

如果你有興趣,對於呼吸應用如何在不同動作當中,歡迎報名Fanson皮拉提斯課程。在器械床或是墊上,覺察動作與呼吸的協調,找出自己最順暢的呼吸模式與節奏!


Fanson皮拉提斯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