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

「3.3秒的呼吸奧秘」:看見呼吸改善體態的可能性





呼吸是與生俱來的能力,那為什麼有些人會一直有鼻塞、氣吸不飽的問題?
有些人透過訓練,可以吸飽氣後,不揹氣瓶,潛水好幾分鐘?
甚至會看過一些新聞或是研究,有些在西藏的的僧侶,透過特殊的呼吸法,不用穿很厚的衣服,就可以抵禦寒冷的氣候? 

這一本「3.3秒的呼吸奧秘」可以提供解答這些問題的可能性。




橫膈膜、胸廓,決定肺臟的擴張


我們都知道,肺臟就像一顆氣球,膨脹灌氣,縮小消氣。但肺臟本身沒有肌肉,不能主動的膨脹或縮小。

肺臟如果要活動,必須仰賴橫膈膜、肋骨的活動,讓胸腔產生壓力差,才能讓肺臟膨脹縮小,進行呼吸和氣體交換。 

所以很多人的呼吸不好,肺活量差,除了鼻子、呼吸道的阻塞以外,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橫膈膜的無力,以及胸廓肋骨的擴張不佳。

也有可能,我們忘記怎麼使用橫膈膜,或是駝背姿勢,胸椎肋骨關節卡住,於是肺部擴張變差。


用呼吸改善脊椎側彎


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例子,一位德國的女孩,因為脊椎側彎的關係,被判定可能需要終身臥床或是坐輪椅。

於是這位女孩她想到,如果肺臟就像氣球,有沒有可能把球灌氣充飽後,去推擠旁邊的脊椎,讓脊椎回正呢? 

於是女孩嘗試把自己的身體扭轉,擺在特殊的位置,刻意的活動伸展,把胸背的肌肉放鬆開來。

當肌肉回復一些彈性後,接著刻意的深吸氣,深吐氣。利用肺臟的壓力,盡可能地擴張她的胸廓,推動肋骨跟胸椎。

就這樣過了幾年,神奇的是,竟然真的把側彎的脊椎給推回去了。 

於是她把之前實做的方法整理下來,並開了一家療養中心,接待150位脊椎側彎的病人。不用任何醫療設備,純粹姿勢擺位後,做深吸氣深吐氣,為期6週。而這些脊椎側彎的病人在體態以及呼吸上改善不少,讓生活回復一些功能性。

後來這套方法被系統化整理過後,以女孩的名字命名,成為現在一個主流的脊椎側彎治療學派:施羅特矯正法(Schroth)。 

雖然我沒有接受過施羅特矯正法的官方技術訓練,不熟悉技術操作細節。但從概念來看,如果可以先把外在僵緊的肌肉先放鬆開來,接著有意識的啟動深層的橫膈膜、脊椎旁邊的小肌肉,確實有機會靠自身的力量,調整脊椎的姿勢。


3C的過度使用,姿勢變差以外,呼吸也會被影響


現代人因為手機電腦的長期使用,造成頭頸前傾、圓肩、駝背。長久下來肌肉僵緊、關節卡住,對於咽喉、胸腔的器官產生壓迫,於是氣道變狹窄,呼吸擴張變差。 

呼吸擴張變差,肩頸、胸口肌肉加入用力,幫忙呼吸。整個呼吸模式從腹式轉成胸式,呼吸狀態變得急促、短淺;另一方面,肩頸和胸口的肌肉過度使用,回頭又加劇了肌肉僵、緊的狀態,成為負向循環。 


皮拉提斯的課堂,先從呼吸開始


我是皮拉提斯教練,皮拉提斯是在脊椎穩定的狀態下,活動身體的運動。很多人來上皮拉提斯的動機,常常因為姿勢習慣的歪斜,產生肩頸僵硬、腰痠背痛的現象。

因此我在皮拉提斯課堂上,會先從呼吸開始,引導覺察呼吸的品質,感受身體的狀態,當作跟身體溝通的橋樑。

接著每一次的脊椎活動,嘗試找回肌肉的柔韌,鬆動卡住的關節。 當肩頸肌肉放鬆,肋骨的關節打開,腰椎骨盆的關節壓力減少,再一次呼吸的時候,很容易感受到吸氣量變多。

可以深吸深吐後,身體會進入到更為安定沉穩的狀態,這時再銜接到手腳肌力的練習,表現會比平常好很多。


呼吸還跟咬合、自律神經有相關


除了重新學習怎麼呼吸,讓自己的呼吸深度變深,頻率降低,讓自己保持在安定的狀態以外,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到嘴巴呼吸的壞處、嘴巴咬合怎麼影響我們的呼吸道、呼吸的方式與自律神經的狀態息息相關,以及訪問、體驗一些神奇的呼吸法的感受。

例如拙火呼吸法,可以讓西藏的佛教僧侶在冰天雪地中,只穿單薄的衣服就能保持體溫,甚至還可以融化掉週邊的雪。(寒流的台北好需要這種呼吸法呀XDD)

對於呼吸的進階功能感到興趣,想用聽故事的方式,了解呼吸的小知識和奇聞軼事,這本書會是不錯的入門選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