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完他的介紹跟教學影片後,先說結論:我自己是不會買。
但是,我不會買,不代表這是爛商品!
但是,我不會買,不代表這是爛商品!
但是,我不會買,不代表這是爛商品!
(很重要說3次)
我自己堅信,在資本商業世界中,能賣出去的東西,都代表著解決消費者需求。
因此我用這個產品主打的解決需求當例子,來跟大家分享,我是怎麼考慮,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這個需求?還是被廣告引出來的購物慾望?
理由1:在家=在健身房=隨時練皮拉提斯
在家運動器材都有一個常見的主打賣點:你不用舟車勞頓長途跋涉的跑到外面的健身房運動,在家裡想到的時候就可以做運動。
可是,如果仔細想一想,假如你平常做沒有運動習慣,那最底層的問題就是:
你沒有去運動,是因為要出門對你來說很困難嗎?
還是說,
其實你心裡面沒有那麼想要運動,於是「出門運動非常麻煩」變成沒有運動習慣的藉口?
因此,受到「在家=在健身房=隨時練皮拉提斯」吸引的同學,會有兩種分類。
一種是,你平常的運動習慣已經建立起來,每周每月確實要花費時間,在外面的健身房使用器材自主訓練。那麼,在家裡買了一台居家健身的器材,確實可以讓你運動的通勤成本、金錢成本大幅的減少。你可以用少少的金錢和小小的器材,在家裡達到你要的運動目的。
反過來說,假如你的運動習慣還沒有建立,常常有一搭沒一搭,覺得自己的惰性很強。
只要外面有颳風下雨,或是自己今天的狀況不好,你就會讓自己有一個原因,安慰自己沒有去外面運動。於是你想透過買一個在家裡可以運動的器材,讓自己有一個看到器材就會想要上去運動的動力。
但是我得說,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。
阻撓你運動的,根本原因並不是運動方不方便。而是打從你的內心裡頭,你沒有一個很明確的「想要透過運動達成的目標」。
於是呢,當出現更好吃的聚餐、更有趣、更好玩的活動,吸引力比運動更強,你自然而然地會捨棄運動這個選項,選擇讓你更歡樂的活動,讓大腦獲得更多的滿足。
所以說,就算買了一個居家的運動器材,放在自己的書桌旁邊。當你看到器材的時候,你還是會想說:
啊!我還沒去洗澡欸;
啊!我工作還沒做完呢;
啊!我先找一下某某運動影片後再來做運動……
只要這樣的次數多幾次,這個運動器材擺在家裡當作裝飾品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高。
如果說你覺得自己的自律性很強,或許你可以實驗一下,今天你去了迪卡儂買瑜珈墊、彈力帶或一些啞鈴組。在一個月之內,你可以記錄看看,你真正用到這些器材的次數以及時間,究竟有多長。
你可能會發現,真正阻礙你養成運動習慣的原因,不是自律,不是距離或是天氣,反而是你自己本身有沒有「運動是幫助自己完成某某目標」這個認知。
當你知道,不是為了運動而運動,而是為了將來確實的目標來運動,那你才會有動力讓自己運動,並且在運動的過程中,獲得成就感,並且想要一直維持下去,才能真正的養成運動習慣。
關於要如何培養運動目標,以及建立你的運動習慣,我在這一系列文章中,盡可能地把步驟給列出來,並且告訴你這些步驟背後的理論根據。從認知層面建立你運動的目標,並且從技術面引導你,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的運動動機,養成運動習慣。
而且我老實說,如果你本身的運動動機沒有很強烈的話,反而讓你刻意出門的運動課程,才會誘發你真實的運動動機。
因此,受到「在家=在健身房=隨時練皮拉提斯」吸引的同學,會有兩種分類。
在家運動,是否已經建立起運動習慣?
一種是,你平常的運動習慣已經建立起來,每周每月確實要花費時間,在外面的健身房使用器材自主訓練。那麼,在家裡買了一台居家健身的器材,確實可以讓你運動的通勤成本、金錢成本大幅的減少。你可以用少少的金錢和小小的器材,在家裡達到你要的運動目的。
反過來說,假如你的運動習慣還沒有建立,常常有一搭沒一搭,覺得自己的惰性很強。
只要外面有颳風下雨,或是自己今天的狀況不好,你就會讓自己有一個原因,安慰自己沒有去外面運動。於是你想透過買一個在家裡可以運動的器材,讓自己有一個看到器材就會想要上去運動的動力。
但是我得說,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。
不想運動的底層原因:沒有目標
阻撓你運動的,根本原因並不是運動方不方便。而是打從你的內心裡頭,你沒有一個很明確的「想要透過運動達成的目標」。
於是呢,當出現更好吃的聚餐、更有趣、更好玩的活動,吸引力比運動更強,你自然而然地會捨棄運動這個選項,選擇讓你更歡樂的活動,讓大腦獲得更多的滿足。
所以說,就算買了一個居家的運動器材,放在自己的書桌旁邊。當你看到器材的時候,你還是會想說:
啊!我還沒去洗澡欸;
啊!我工作還沒做完呢;
啊!我先找一下某某運動影片後再來做運動……
只要這樣的次數多幾次,這個運動器材擺在家裡當作裝飾品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高。
如果說你覺得自己的自律性很強,或許你可以實驗一下,今天你去了迪卡儂買瑜珈墊、彈力帶或一些啞鈴組。在一個月之內,你可以記錄看看,你真正用到這些器材的次數以及時間,究竟有多長。
你可能會發現,真正阻礙你養成運動習慣的原因,不是自律,不是距離或是天氣,反而是你自己本身有沒有「運動是幫助自己完成某某目標」這個認知。
當你知道,不是為了運動而運動,而是為了將來確實的目標來運動,那你才會有動力讓自己運動,並且在運動的過程中,獲得成就感,並且想要一直維持下去,才能真正的養成運動習慣。
關於要如何培養運動目標,以及建立你的運動習慣,我在這一系列文章中,盡可能地把步驟給列出來,並且告訴你這些步驟背後的理論根據。從認知層面建立你運動的目標,並且從技術面引導你,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的運動動機,養成運動習慣。
報名課程,反而讓你有動力運動
而且我老實說,如果你本身的運動動機沒有很強烈的話,反而讓你刻意出門的運動課程,才會誘發你真實的運動動機。
詳細的原因我在第3點會說到。
小總結
所以到這邊,你可以想一下:在家=在健身房=隨時練皮拉提斯,你的狀況是已經養成運動習慣,去健身房運動太多次,所以你才需要一個在家裡也可以方便運動的器材?
還是說,你還沒有固定的運動習慣,只是想要藉由買一個器材,放在在家裡。覺得每天看到器材,就會想要運動,然後近水樓臺先得月,就培養出運動習慣?
理由2:個人健身中心,擁有百種以上訓練動作
基本上賣這些運動器材,通常都會附上一些你可以在家裡自己做的運動課程。讓你可以跟著圖文、影片,照著裡面的老師做出動作,形成線上教學的效果。
而這會有一個問題,你對於這些動作的熟悉程度究竟有多少呢?
外顯動作可以模仿,內隱感受無法覺察
不得不說,人是一個很會模仿的動物。我們可以藉由眼睛看到的影像,或者是耳朵聽到的指令,模仿出類似的活動出來。
可是這一個方式有一個小小的bug。那就是身體感覺模仿不來。
什麼意思呢?
以橋式(Bridge)來說好了,大家都知道,就是我們躺著,膝蓋彎曲,腳踩地板。接著屁股跟大腿用力往下踩,把屁股往上抬高,離開地板。
以橋式(Bridge)來說好了,大家都知道,就是我們躺著,膝蓋彎曲,腳踩地板。接著屁股跟大腿用力往下踩,把屁股往上抬高,離開地板。
(可以從45秒看起)
好,所以這就是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畫面,以及耳朵聽到的指令。那你有覺察過把屁股抬高的方式,是用脊椎捲腹的方式抬屁股?還是說直接靠髖關節往上推呢?
如果是做脊椎捲腹的方式,要可以一節一節的活動你的骨盆腰椎胸椎。因此這時候,橋式本身是考驗你的脊椎控制的能力。
如果你是用髖關節往上推的方式,那麼你是在活動你的髖關節,練習你的臀部跟大腿的肌肉爆發力。相對來說,這時候你脊椎需要的就是足夠的穩定度,不會因為你的髖關節往上推,而造成腰椎明顯的往上拱起來。
因此同樣是橋式的動作,就有兩種不同的練習細節以及練習目的。
身體的動作慣性,會主導動作模式
假如身體選擇的阻力最小方法有不穩定的代償動作,看圖文影片練習過程中,沒有人給你調整方向或感覺提示,當訓練次數太過頻繁,或是負重太過強大,很容易加強你本身的代償動作,反而容易造成運動的傷害。
在實體課程上,教練的引導語跟手調整,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學習回饋。讓你知道在什麼時間點下,會出現什麼樣的代償動作。而你要先讓身體知道這件事情,你才有機會去做調整跟改善。
所以線上課確實有他的方便性,但同時也很考驗教課老師的講述方式,能不能細節到,讓你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動作方式,避免做出奇怪的代償動作。
所以你會發現,通常皮拉提斯的線上課程,都會以直播課居多。因為直播課的當下,老師至少可以直接看到你的動作,盡可能在當下給你言語或是視覺上的回饋。讓你做出調整,或是保持你原本的動作習慣。
小總結:
如果你很習慣這些運動方式,而且已經練習很久。那麼,這些居家線上課程,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料庫。因為你的身體已經很熟悉這些動作,你可以在家裡,藉由一些簡單的器材,透過教學影片的引導作自我訓練。
加上你本身對這些動作的模式也很熟悉,所以你的不正常代償動作就算出現,你的體感會自動調整回來。這個時候,居家運動器材搭配線上影片的教學。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率而且經濟實惠的運動組合。
我有掃描它裡面的運動影片,是英語解說教學,大家也可以可以去掃描看看,能不能接受英語解說教學,以及對訓練動作熟不熟悉吧!
理由3:一年為你省下43%費用
省下運動費用這件事,如果單看金額本身是正確的。(但43%怎麼出現的我就不清楚了。)
因為你去外面的健身房,需要一些會費、場地費、團體課程費用,以及一對一的教練費。但如果你買一個居家運動器材的話,你買了這一個東西,它的價錢就是那樣子而已。
所以以金錢數字這件事來說的話,比起你出門去報名運動課程,你買個居家的器材在家裡,他確實是比較便宜的。
而既然花了錢,我們就要考慮到效益這件事:你花出去的錢,有沒有發揮到它的功能?
這是什麼意思呢?
消費除了考慮金額,還有效益這件事
還記得我們在第一點後面有講到的說,報名課程,反而讓你有動力運動。
如果說你今天砸了一筆會費,或是跟一筆教練費或是團體課程的課費。因為這些費用通常都會限定你在一個期限內使用完畢。
所以說除非你極度的厭惡,討厭那個運動的環境或是課程內容(不過既然極度討厭,當初怎麼會想付錢報名呢!?),不然妳再怎麼沒有運動的動機,你至少也會在期限內,把那一期的運動課程給結束掉。
那麼這件「強迫你在期限內把運動課程結束掉」事情,其實就是一個動機,讓你規律的出門運動。
有些人一開始因為這樣子,開始慢慢的被制約,然後又在運動過程中獲得暢快感、成就感,逐漸養成運動的習慣。那麼,他所付出去的高額費用的效益,就不只是運動本身的成本,它反而是,建立運動習慣的投資費用。
換句話說,他花了這筆大筆的錢,除了讓他運動之外,還培養出運動的習慣。
反過來說,你的運動目標還沒有找出來,運動習慣也還沒有培養好,那麼你花了小錢,買了一個居家運動器材放在家裡,想要讓自己隨時運動。
你非常開心,前幾天,前幾個禮拜興致勃勃,天天使用。漸漸的,興奮感消退,用的次數開始變少。那麼換算下來,搞不好你花小額買居家運動器材的效益,反而比你發大錢在健身房的效益還要少。
所以除了數字價格本身上面的數字大小之外,你可以再考慮遠一點,看看費用數字後面,會不會帶給你其他的額外的效果?還是說就純粹只是一個物質上的消耗,沒有後續的效應?
我的結論
以上是我根據這個募資平台的商品介紹,買還是不買,背後我是怎麼考量,延伸出來的想法跟大家分享。
開頭說過,以我的狀況,我個人是不會買,但不是說,這個產品不好的意思。我也說過,在資本商業世界,能賣出去的東西,都代表著解決消費者需求。
只要人有需求,未來一定有源源不絕的新器具、新方法、新課程會被發展出來。而同樣的需求,在不同的人身上,在不同的狀態之下,其實有多種解決方案。
透過這個案例,未來面對一個新穎的運動產品,我會怎麼怎麼思考,並且根據自身的狀況,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如果你考量以後,覺得還是上實體課程比較好,你也想體驗Fanson皮拉提斯的課程,可以點擊下面課程連結,看看有沒有符合你需求的課程喔!
如果你考量以後,覺得還是上實體課程比較好,你也想體驗Fanson皮拉提斯的課程,可以點擊下面課程連結,看看有沒有符合你需求的課程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