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拉提斯

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

緩解腰酸背痛,增加體力,從側抬腿看皮拉提斯核心肌群的3階段能力





有時候,當我在上完一個團體課後,常常會聽到彼此很熟的學生會互相討論說:
「哎,那個誰誰誰,你剛剛做的動作非常厲害!」
「誰誰誰剛剛你的姿勢看起來很標準,動作看起來很漂亮!」
「我之前力氣不夠,走樓梯怕跌倒,現在爬4層樓,只要扶最後1層扶手!」
「我以前常常駝背腰痠,練習到現在,覺得腰比較有力氣,身體比較挺!」

當我聽到這樣的對話,都會覺得好像是打遊戲的等級提升,還蠻有趣的。

學校教育,建立運動即競技的想法


在我的印象中,從小在學校接受的體育課裡面,通常都是在跟別人做比較。譬如說國小的躲避球,就是投出去的球,要比別人更有爆發力,速度更快,把對方內場的人全都打出到外場,就能獲得勝利。

到了國中高中之後,開始接觸籃球排球或是羽球。這些球類專項活動,也都是很強調技巧性:我們要把自己的技巧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境界,然後搭配戰術應用,去輾壓對方,這樣子才能在專項比賽中獲得勝利。

因此,「要把動作做的比對方還要好」,這一個概念,在學生時期就深入到我們的內心當中。一直到長大之後,就算在做體適能運動,自我訓練的時候,這樣的競技比較的想法還是會經常地跑出來:

「誰誰誰都可以做到怎麼樣,為什麼我不可以做到?」

 「誰誰誰做多久時間就達成,為什麼我沒有?」

「誰誰誰做得怎樣,我一定要贏過他!」

而這樣的競技比較的心態,也很容易就讓原本沒有在運動的人,當他滿懷熱情,嘗試接觸運動的初期,發現自己的表現都比別人差一點,或是比賽常常被對方輾壓。

一來挫折感太強,二來沒有成就感,很容易產生負面回饋,就失去持續運動的動機。

又或者有些人,特別想要追求像別人一樣的神乎其技,可是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身體能力,於是硬撐自己的極限,追求極致的運動表現時,很容易不小心一個用力過猛,或是一個動作角度過大的狀況下,反而讓自己受傷。


皮拉提斯沒有競技,追尋「往內求」


對於皮拉提斯的練習來說,能力的進步,都是跟自己在做比較:

「這周的表現,有沒有比上周的自己更好?」

「一樣的活動,現在做起來有沒有比上個月前的自己更輕鬆?」

「現在自己的體力,有沒有比一年前的自己的能力更好?」

當心態是往內求,而不是往外做比較輾壓別人時,通常也更容易將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。感受自己做動作的費力程度、搖晃控制程度、動作角度......等等,覺察自己與身體的更多連結。

而往內求,與自己的身體建立連結的過程中,以我自己練習,以及教課的經驗來說,皮拉提斯的初學者,通常會有3個階段要度過。


初學者的3個階段


舉例像側抬腿這個動作,以我一開始接觸皮拉提斯,到現在略懂略懂,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經歷過3個階段分別是:

階段一,無法理解什麼叫做「骨盆穩定的狀況」,跟自己身體的連結還沒有很熟悉;

階段二,漸漸地,開始知道怎麼核心肌群用力,穩定住骨盆之後,可以喚醒我的腿部屁股的肌肉,仰賴臀腿肌力,把腳往上抬高。

階段三,開始可以感受到更細緻、局部的發力位置,例如屁股略為深層的地方,開始會用力,順順的將力量延伸,帶動自己的腳往上抬,減少大腿外側代償的動作。

所以在我的課堂中,做到側抬腿這個系列動作的時候,我通常都會說:

「感覺你的肚子、你的後腰,在骨盆不會前後晃動的原則下,盡可能的去感覺屁股發力,力量延伸,把你的腳往天花板抬高。」

「每個人髖關節的活動度不一樣,你們的屁股的力氣也不一樣,所以每個人可以抬高的高度也不一樣。」

整個練習的過程中,沒有跟任何人比較。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當中,教練的回饋,自己的本體感覺引導,對於自己身體察覺能力變好,相對的,控制能力也就變得更強,動作表現也自然地會越來越好。

於是回過頭來,再跟剛開始練習的自己,做比較前後差異,就會發現,原來自己的努力隨著時間的累積,除了肌力增強、動作角度變大,平衡更加穩定以外,身體的體態、酸痛的程度,以及情緒壓力的釋放,也逐漸往好的方向前進。

而這樣的改變,是需要時間的累積與持續的練習!


第一步,從核心基礎開始


為了讓學生更快建立身體的穩定連結,度過階段一,我在5月的墊上皮拉提斯課程的主題是核心基礎。藉由不同的身體姿勢,例如躺姿、趴姿、跪姿、坐姿、站姿,來啟動肚子、屁股,以及後背,這3大區塊的核心肌群。

藉由課堂的練習,以及生活中的實踐中,當你可以在各種姿勢下,都可以感受到,並且隨時啟動核心肌群,來微調脊椎的位置,對於久坐上班族困擾的腰酸背痛,長期的姿式習慣不良,都能夠獲得緩解與調整。

而太久沒有運動,覺得要增加體能的族群,當你把脊椎的穩定性建立好,一來是平衡跟協調會更好,減少重心不穩的狀況;二來進入到肌力訓練之後,比較能夠注重在手腳的發力,減少不正常的代償現象。

詳細的皮拉提斯課程時間與地點,歡迎點擊下面的連結:


Fanson的皮拉提斯課程
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