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拉提斯

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

身體痠麻痛,選擇開刀、按摩、還是運動?物理治療師告訴你3步驟





前些日子,我跟私教課學生聊天,他回想當初,手臂突然沒有力氣。去看醫生之後,發現脊椎有嚴重的壓迫情況。

他看了骨科、復健科、神經外科,有些醫師評估先保守復健治療,再觀察症狀變化;有些醫師判斷X光、MRI,覺得要開刀處理,解決病灶。醫師的看法不同,讓他猶豫要不要開刀。

猶豫期間,他也有找自費的物理治療。物理治療師評估後的結論是:「雖然影像有壓迫,但不是因為脊椎壓迫造成,而是周邊的肌肉群太緊繃」。治療師判斷,鬆開這些緊繃的肌肉群,釋放神經壓力,症狀就可以緩解。

我的學生發現,很多專家針對同樣的狀況,有各自的說法跟解決方案,他覺得非常矛盾:「他的狀況是不是因為脊椎的問題造成?如果是,究竟要保守治療做復建就好,還是開刀去處理它?如果不是,放鬆周邊緊繃肌肉,真的症狀會改善嗎?」

今天就來聊聊,對於同樣的症狀,身為物理治療師跟皮拉提斯教練2種身分的我,會怎麼看待這樣的狀況!

症狀是各種疾病原因交纏一起的結果




(「魯賓的花瓶」圖片取自Google網路搜尋)


這個圖片當中,你看到了什麼?

這張圖片叫做魯賓的花瓶,有人會看到1個花瓶,有人會看到2個人臉。對這張圖來說,這2種答案都沒有錯,端看我們從什麼角度來解讀。

直覺上,我們都認為某個疾病症狀的產生,都來自於單一原因,例如說:

腰痛,因為腰椎滑脫
手會麻痛,因為頸椎的椎間盤突出

可是,撇除明顯外傷狀況(車禍、撞擊),如果我們擁有上帝視角,在真實的世界中,一般疾病(以腰痛來說)的原因大概會是長這樣子:




你會發現,症狀是很多種狀態所產生的最終結果,而每個症狀又可能成為另一個症狀的原因,形成「雞生蛋,蛋生雞」的問題。


不同的專業,有各自擅長的解決方案


痠痛這時候就成為了「魯賓的花瓶」。當你去找不一樣的專業,每個專業就會戴上各自的濾鏡,去尋找可以處理的機轉,並且告訴你最適合的處理方案。

在圖上的例子中,如果你找到了骨科,骨科醫師覺得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,造成腰痛,就會建議你手術處理椎間盤。

假如你找物理治療師,評估完之後,擅長徒手治療的治療師就會去放鬆緊繃的肌肉群,鬆動卡住的關節,讓關節排列的壓力減少。

甚至一樣是物理治療師,擅長運動治療的治療師,則會找出你動作的弱連結,訓練核心肌群,讓無力的肌肉群恢復功能。

你會聽到開刀後,症狀完全解除的案例;
也有人會說他去做物理治療的徒手治療幾次之後,他的疼痛狀況緩解許多;
當然也有人推薦去做皮拉提斯運動幾個月之後,改善僵硬痠痛,同時精神力氣也變得更好。


現代醫學沒有上帝視角,選擇你信任的專業


事關身體健康,甚至生命救治,大家都想要理解問題全貌。但是現在的醫學技術,沒有上帝視角可以看到病情的全貌。只能從有限的評估跟檢查數據中,分析可能的成因機轉,找出擅長處理的問題點。越能處理到越關鍵的機轉,能夠解決的問題也就越多,症狀也改善的越好。

但每一門專科就代表一座專業壁壘,例如我是物理治療專業,但面對眼科專科,我跟一般民眾都是圈外人。就算我上網查詢術語跟處置方式,可以理解字面意思,但背後的專業意義對我來說,仍然是巨大的知識鴻溝。


身為病人,面對不同醫療建議,可以試試這3點


如果你的狀況,需要會診好幾門醫療專科,來確定問題。你接收不同專業的處理方案,覺得徬徨的話,我會建議:

1. 從保守療法開始,再到積極治療。
2. 那麼選擇你最信任的醫療專業,持續療程一段時間,回診過程中讓醫療人員追蹤你的變化。
3. 如果症狀更嚴重或是毫無改善,再跟醫療人員討論改變不同的處理方案。

開頭我的學生,就是先從復健儀器治療開始,再接受徒手治療。這段時間,我指導皮拉提斯運動。維持一段時間後,手的力氣慢慢恢復,減緩不舒服的感受。

回診時,醫師說壓迫情況還是存在,但既然症狀緩解,那開刀可以先不用做。於是我的學生就持續練習皮拉提斯,鍛鍊核心肌群,同時也訓練體能與調整體態。


復健 + 美感的運動選擇:皮拉提斯


畢竟這裡是講皮拉提斯,在下一篇文章中,會分享針對痠麻痛的問題,在某些狀況下,我會推薦以皮拉提斯運動,當做改善起點的原因。

體驗更多皮拉提斯課程,歡迎點擊下面連結,裡面就有我的皮拉提斯課程時間、地點、還有介紹喔!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