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教皮拉提斯課的時候,有時候學生會跟我說:
「想要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戶外活動,但是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體力和活力!」
「想要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(例如出國),但是擔心自己會受傷或過度疲勞!」
「想要保持年輕和健康,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?」
而這些話題,在我跟同儕朋友聚會的時候,也會從我朋友口中聊到。表示這些現象,從年輕到中老年,都會隱約感受到。只是嚴重程度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而已。
而這些話題,在我跟同儕朋友聚會的時候,也會從我朋友口中聊到。表示這些現象,從年輕到中老年,都會隱約感受到。只是嚴重程度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而已。
讓我感覺到,這個時代,除了財務的通貨膨脹以外,還有一個更難察覺,一旦影響生活就很麻煩處理的:體能通貨膨脹!
什麼是通貨膨脹?
舉例來說,以前10塊錢銅板,可以買到2包科學麵,現在只能買1包。10塊錢從買2包科學麵,變成只能買1包科學麵,這個過程我們就稱呼為通貨膨脹。
也就是說同一個物品,我們要用更多的金錢、更大面額的鈔票才能買到。
金融世界對抗通膨通常是透過投資理財,利用投資報酬率高於通膨成長率,透過錢滾錢的方式,來減少財富的縮水。
那這個跟體能有什麼關係呢?
以前在我們是孩童時期,跑跑走走,蹦蹦跳跳,樓梯跑上跑下,都不會覺得身體會累。那時候的體能是一個無限充沛的狀態。
隨著長大,成年的時候,跑跑走走還可以接受,上下樓梯會累一些,可是要說像小朋友這樣子蹦蹦跳跳(例如跳繩),可能就有一點小小的吃力跟困難了。
年紀再更大一點,中老年的時候,有些人可能覺得連跑起來已經是奢侈的能力,或是遇到斜坡、上下樓梯就覺得有點吃力,甚至走路都開始覺得有點不穩定。
生活型態沒有太大的變化,但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組織功能衰退,體態改變。如果把體能當成資產金錢,這個過程中,我們做一樣的活動,我們感覺消耗的體力越來越多,覺得越來越累,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。
這個狀態,就是我開頭說的體能通貨膨脹。
同樣的,要對抗體能通膨,需要在體力還沒有衰退的時候,我們藉由運動去累積我們的體適能基礎。扣除老化傷損後,讓自己的體力,處在持平,甚至是穩定上升的狀態。
那要練什麼運動呢?
在我一對一的課程中,課前都會詢問學員的訓練目標,以及之前的運動習慣。很多時候學員的回答讓我覺得蠻有意思的:「我想要藉由皮拉提斯讓我的肌力更強一些,之前的運動習慣會在家裡附近散步或是騎腳踏車。」
很多人會覺得,既然老年後體力會降低,那我年輕的時候就撥出一點時間,在家裡散散步,或是在河濱騎腳踏車。流一點汗,一點點喘,就有運動到的效果,體能也有提升了。
其實不是的!
我自己的個人經驗,運動訓練其實是藉由適當的負荷,「可控的破壞」你現在的平衡狀態,讓你的身體在修復重建的過程中,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。
既然是「可控的破壞」你身體現在的平衡狀態,代表說這個過程,你的身體感受不會很舒服:
「對抗阻力覺得肌肉很酸,快要爆炸了!」
「伸展覺得筋膜緊緊的,很痠想要趕快放回來!」
「訓練心肺覺得換氣很急促,沒有餘裕說話……」
「核心用力讓肚子背部屁股很緊實,動作撐不住了!」
所以假如你的運動狀態是非常輕鬆寫意,每一次運動表現,都沒有比上一次更加進步一點點的話,那麼你的運動其實不是訓練,而是休閒!
休閒運動有它的好處在,但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要增加體能,那麼體適能活動,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其實跟投資一樣,在通膨的趨勢下,如果你的策略是歐印定存,在低利率時代,看似存款數字提高,但要對抗通膨其實是無效的。
也就是說同一個物品,我們要用更多的金錢、更大面額的鈔票才能買到。
金融世界對抗通膨通常是透過投資理財,利用投資報酬率高於通膨成長率,透過錢滾錢的方式,來減少財富的縮水。
那這個跟體能有什麼關係呢?
體能也會跟著通貨膨脹
以前在我們是孩童時期,跑跑走走,蹦蹦跳跳,樓梯跑上跑下,都不會覺得身體會累。那時候的體能是一個無限充沛的狀態。
隨著長大,成年的時候,跑跑走走還可以接受,上下樓梯會累一些,可是要說像小朋友這樣子蹦蹦跳跳(例如跳繩),可能就有一點小小的吃力跟困難了。
年紀再更大一點,中老年的時候,有些人可能覺得連跑起來已經是奢侈的能力,或是遇到斜坡、上下樓梯就覺得有點吃力,甚至走路都開始覺得有點不穩定。
生活型態沒有太大的變化,但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組織功能衰退,體態改變。如果把體能當成資產金錢,這個過程中,我們做一樣的活動,我們感覺消耗的體力越來越多,覺得越來越累,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。
這個狀態,就是我開頭說的體能通貨膨脹。
財富靠投資,體能靠運動
同樣的,要對抗體能通膨,需要在體力還沒有衰退的時候,我們藉由運動去累積我們的體適能基礎。扣除老化傷損後,讓自己的體力,處在持平,甚至是穩定上升的狀態。
那要練什麼運動呢?
在我一對一的課程中,課前都會詢問學員的訓練目標,以及之前的運動習慣。很多時候學員的回答讓我覺得蠻有意思的:「我想要藉由皮拉提斯讓我的肌力更強一些,之前的運動習慣會在家裡附近散步或是騎腳踏車。」
很多人會覺得,既然老年後體力會降低,那我年輕的時候就撥出一點時間,在家裡散散步,或是在河濱騎腳踏車。流一點汗,一點點喘,就有運動到的效果,體能也有提升了。
其實不是的!
運動休閒VS運動訓練
我自己的個人經驗,運動訓練其實是藉由適當的負荷,「可控的破壞」你現在的平衡狀態,讓你的身體在修復重建的過程中,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。
既然是「可控的破壞」你身體現在的平衡狀態,代表說這個過程,你的身體感受不會很舒服:
「對抗阻力覺得肌肉很酸,快要爆炸了!」
「伸展覺得筋膜緊緊的,很痠想要趕快放回來!」
「訓練心肺覺得換氣很急促,沒有餘裕說話……」
「核心用力讓肚子背部屁股很緊實,動作撐不住了!」
所以假如你的運動狀態是非常輕鬆寫意,每一次運動表現,都沒有比上一次更加進步一點點的話,那麼你的運動其實不是訓練,而是休閒!
休閒運動有它的好處在,但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要增加體能,那麼體適能活動,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其實跟投資一樣,在通膨的趨勢下,如果你的策略是歐印定存,在低利率時代,看似存款數字提高,但要對抗通膨其實是無效的。
反而你要選擇你可以接受的虧損風險,做適當的錢滾錢投資方式。
運動也是報酬伴隨風險
有些人會擔心做體適能運動,會不會受傷的風險很大?
坦白說,做任何活動都有受傷的風險。我在復健科當了近10年的物理治療師,看到大量個案狀況就會發現,不做任何活動,單純就坐在椅子一整天,躺在床上睡覺,都會受傷了,根本沒有永遠不會受傷的活動。
再喚醒記憶一下,運動訓練其實是藉由適當的負荷,「可控的破壞」你現在的平衡狀態,讓你的身體在修復重建的過程中,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。
所以我的看法是,運動訓練的重點在於「適當的負荷」以及「可控的破壞」。
再喚醒記憶一下,運動訓練其實是藉由適當的負荷,「可控的破壞」你現在的平衡狀態,讓你的身體在修復重建的過程中,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。
所以我的看法是,運動訓練的重點在於「適當的負荷」以及「可控的破壞」。
那這個其實就牽涉到每個人對於自己身體跟動作的連結程度,包括:
「知不知道,自己做這個動作的原因是什麼?」
「能不能感受到,身體是怎麼完成這個動作?」
「會不會應用到,生活中可能對應到的情境?」
因此皮拉提斯,就是一項進可攻,退可守的運動。
皮拉提斯追求鍛鍊核心肌群,保持脊椎在穩定的狀態下,有意識地做出手腳活動。
當我們核心肌群力量起來,建立身體與動作的連結後,可以隨心所欲的微調脊椎姿勢動作,減少脊椎受傷的風險。
「知不知道,自己做這個動作的原因是什麼?」
「能不能感受到,身體是怎麼完成這個動作?」
「會不會應用到,生活中可能對應到的情境?」
因此皮拉提斯,就是一項進可攻,退可守的運動。
皮拉提斯,累積體能投資的第一桶金
皮拉提斯追求鍛鍊核心肌群,保持脊椎在穩定的狀態下,有意識地做出手腳活動。
當我們核心肌群力量起來,建立身體與動作的連結後,可以隨心所欲的微調脊椎姿勢動作,減少脊椎受傷的風險。
再來可以有意識地做出手腳動作控制,表示身體的肌力成長到,可以支撐住肢體的重量,隨心所欲的活動。
那麼進階,可以進入到大重量訓練,或是嘗試專項運動。利用大重量阻力、不平穩環境、動作協調的挑戰,促進肌肉力量、身體平衡,以及動作表現的提升。
假如你不想練太壯,那退一步來說,練習皮拉提斯,建立身體跟動作的連結,可以更敏銳的覺察身體的狀況。
肉身上,當覺得肌肉痠緊、不舒服的時候,藉由輕柔的放鬆跟伸展消除壓力;無法處理的狀況就到醫院診所尋求醫療協助,及早發現及早處理。
假如你不想練太壯,那退一步來說,練習皮拉提斯,建立身體跟動作的連結,可以更敏銳的覺察身體的狀況。
肉身上,當覺得肌肉痠緊、不舒服的時候,藉由輕柔的放鬆跟伸展消除壓力;無法處理的狀況就到醫院診所尋求醫療協助,及早發現及早處理。
靈性上,結合正念、或是瑜珈的冥想、脈輪,讓自己獲得自然能量,讓身心靈獲得放鬆。
(不過能量部分我還沒體驗過,所以我不熟,歡迎推薦老師或課程XDD)
財務與體能的通貨膨脹,在現代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。
財務上我們學習投資理財,藉由報酬率,來維持往後的生活物質水平;而體能上,則需要藉由體適能運動的鍛鍊,提升身體素質,讓中老年後的生活可以行動自如。
如果你開始意識到體能通貨膨脹,想藉由皮拉提斯當作累積體能的第一桶金,可以點擊參考下方的皮拉提斯課程介紹連結:
Fanson皮拉提斯課程內容
我知道核心肌群的動作很細小無感,因此在我的課堂中,會大量的利用觸覺、視覺、以及多種道具來輔助。藉由外在的感覺回饋,建立內在的身體感受,讓你逐漸覺察身體與動作的連結。
並且以我之前在醫院診所的臨床物理治療經驗,告訴你可以怎麼把課堂練習的動作,應用在生活上的日常活動、美姿美儀、以及痠痛緩解。
因此適合初學者先找到身體跟核心肌群的連結,也適合有核心肌群基礎的學生,將以前學過的動作,應用在日常活動上,讓身體更加健康!